治愈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4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然而,正是从年至年这一瞬,茶陵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圣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40年沧桑巨变,40年辉煌成就。40年来,茶陵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咬住发展不放松,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善破勇立,蹄疾步稳。
这是茶陵经济增长最快的40年,GDP从年的1.11亿元增加到年的.11亿元,整整翻了倍,年均增长13.5%。工业、农业稳步发展,金融业、建筑业、旅游业异军突起,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茶陵经济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40年磨一剑,不等不靠的茶陵人自信进取,奋勇争先,终于赢得梅花香。
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产业转型,铿锵前行
茶陵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曾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商品粮基地建设县,“茶陵三宝”(生姜、大蒜、白芷)是当地享有名气的农产品。
40年改革开放,茶陵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召开后,该县把握新常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按照“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重点突破第三产业”思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农村先行,该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全县农业全面发展。在稳定“粮猪”生产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以“一叶两茶”“茶陵三宝”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51.54亿元,是年的51.7倍,年均增长10.6%。
抓住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茶陵县推动工业新型化建设,推行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7亿元,是年的.2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茶陵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税收贡献的主力军。特别是金融力量逐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加,各项金融机构存款额由年的0.15亿元增加到年的.95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20.1%。全县的财政收入从年的0.08亿元增加到年的14.49亿元,财力翻了.1倍,年均增长13.9%,不断提升的税收比重,挺起了茶陵经济转型升级的脊梁,为茶陵的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
从数据看茶陵经济结构变化,一目了然。40年来,茶陵的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年,县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为65.0∶17.1∶17.9,第一产业是“主力军”。年,县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为20.1∶32.3∶47.6,经济转型升级迈上了新征程,发展势头尤为可喜。
茶陵景点首次登上外交信封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
产业项目和载体是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实现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茶陵县不断把产业项目和载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最关键的任务,作为最鲜明的导向,奏响发展最强音。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茶陵致力于打造“质量引领”型县域经济。坚持“招商选资”,大力引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新型项目,在不放弃优势中小项目的同时,招大引强,以大项目吸引与之相关的配套型企业,“以大引小”、“以商招商”、以产业集聚带动大跨越。
坚持“大员上一线、全民齐招商”。县领导带头做到“四重”,即会见重要客商、接待重要考察团、协调重大问题、洽谈重大项目,并带队前往招商一线抓对接、谈项目。招商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招商。
园区载体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自年,茶陵在县城西郊筹建云阳经济开发区以来,历经26年,茶陵经开区早已旧貌换新颜: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大投入建设、大力度开发、大动作招商,形成了龙下工业小区、平虎工业小区、汉背有色金属园、腰陂石材园、思聪物流园等5个产业园区,初步构建成“一区五园”产业园区发展架构,共引进各类企业50多家,成为了财富聚集的洼地、创新创业的福地、开放崛起的高地,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随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服务也不断跟进。茶陵县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的情感服务企业,以“清”的原则规范权力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健康清爽的经济发展环境。
如今,已有5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来安家落户,企业落地渐次开花,产业发展稳步向前。
云阳山赤松广场
外向经济,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外向型经济对茶陵发展贡献巨大。近10年来,茶陵外向型经济各项指标不断突破。
生猪、黄牛、水稻是一直是传统农业大县——茶陵的“老三样”农产品。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茶陵致力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如今,彩米、甘蓝、香芋、脐橙等一批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前景十分看好,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甘蓝入琼。海口市和马江镇,一个天涯海角,一个湘东一隅,相距千里,却因甘蓝“联姻”。年,马江镇种植面积扩大至亩,生产的多吨甘蓝销往海口,带动了多户贫困户增收。为了巩固合作,今年2月初,茶陵代表团远赴海口,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确保更多的甘蓝入琼。
香芋赴粤。近年来,潞理村成立了香芋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集体”模式,种植香芋多亩,香芋销往广州,带动了村民致富,潞理村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
彩米抵桂。高陇镇龙匣村的彩色稻生产始于年,经过3年的摸索,种植技术现已成熟,彩色稻种植面积亩左右。去年,该镇彩米产量达45吨多,顾客慕名上门收购,彩米声名远扬,远销省内外,其中龙集生态合作社出产的彩米,成批量地销往广西。
借着“电商扶贫”的东风,还有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外销。自去年该县在68个贫困村建设电商扶贫服务站后,截至8月底,这些村共收寄包裹个,上下行交易额约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茶陵的不少产品远销海外。年,桃坑乡竹木加工厂生产的写字台、会议桌、折叠椅、沙发、组合家具等产品进入日本市场;5年,湘东群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AC公司签订产品出口合同,成为茶陵第一笔自营出口业务;年5月,湖南宏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跟随央企中交公司走出国门,出征巴基斯坦,成功签约高速公路项目,筑梦“一带一路”……目前,茶陵已有10多家外贸企业生意红火。
甘蓝收割场景谭浩瀚摄
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改革开放40年,是茶陵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依托红色旅游带动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40年。
茶陵是我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先秦时期的晓塘古城,汉晋时期的古墓、南宋的古城、明清时期的四大学士故里,更有谭延闿的故居、湖口挽澜旧址、新中国的建政之地茶陵工农兵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茶陵依托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吹响了全域旅游的号角,风光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牌打得风生水起。
为形成全域旅游的格局,茶陵将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系统设计,加快推进云阳山创5A景区、洣江风光带、古城保护与开发、工农兵政府旧址二期、东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李东阳故居、谭延闿故居等20余个旅游项目建设。其中红色旅游成为重头戏,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茶陵接受红色教育,红色景点变成了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为了发挥本土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茶陵依托“一村一品”和“互联网+旅游”产业模式,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和形象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油菜花节、美食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各类展会活动,将茶陵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央视经济频道曾以“茶乡访古,湘菜寻源”为题对茶陵的文化、旅游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茶陵景点首次登上了外交纪念封。
年,来茶陵旅游的人数达.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17亿元。茶陵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茶陵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龙江峡:深藏万洋山里的“璞玉”龙江峡瀑布张艳凤摄
深藏于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的龙江峡谷,全长约3千米,林密谷深,奇石密布。溯溪而上,溪水清澈明净,跌宕多姿,水中鱼虾徜徉,野趣十足;沿岸怪石林立,一步一景;水从高山飞溅而下,传来隆隆巨响,底下一汪碧潭,深不可测。
秩塘镇以龙江峡旅游为抓手,工作队筹集余万元,打通拓宽景区堤道,开辟长约5公里景区游道,完善石阶、竹排、栈道、索梯等基础设施,沿峡谷两岸,开发出“越龙桥”“连升三级”“神龟望月”“蛟龙腾飞”“神仙下棋”“对歌崖”“蝴蝶谷”“一夫关”“龙岩栈道”等自然景观。
走进龙江峡,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峡谷两旁的混交林,植被丰富多样,溪流清澈见底、甘甜可口,这里生态环境极佳,空气清新,行走在峡谷森林中,那独有的气味扑鼻而来,远处各种鸟鸣让人心旷神怡。
顺着峡谷左侧半山腰的青石路而上,在险峻的地方或是用木头搭设的便桥或是攀爬的台阶,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深入峡谷米处,还没走到瀑布之下,水雾就扑面而来。瀑布高约40米,气势磅礴,层层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这就是龙江峡的经典景观——岩子龙瀑布。瀑布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更有花草掩映,百鸟低徊。站在瀑布之下,水汽蒸腾,上接云汉。仰望瀑顶,群峰浮动,巨瀑如海倾。整个景区清新、自然,给人以城市喧嚣之外难得的惬意。
颜朝晖:用木制品演绎“跨国事业”
卓帝公司员工正在赶制订单陈洲平摄
咔嚓、咔嚓、咔嚓……走进卓帝竹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全是木料加工的忙碌场景,这里有好几担即将出口的工艺产品正在加紧赶工。
“这批加工赶制的工艺品,准备销往荷兰,原材料全产自茶陵。”企业负责人颜朝晖介绍,她引导我们参观公司仓库,只见展柜、木雕、托盘、标志牌和鸟窝等,码放整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味。
说起自己的“跨国事业”,颜朝晖喜笑颜开。她早年在广州从事外贸工作时,结识了来自荷兰的丈夫。随着生意的竞争,夫妻俩觉得没有实业,利润太薄,终究不是出路。怎么办?颜朝晖发现,荷兰木质工艺品有市场,而荷兰地处海边,草地多,森林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开办木制品加工店,夫妻俩分工合作,丈夫在荷兰开工作室接单设计,她回茶陵找场地负责生产。
“起初,我们做贴牌生意,积累名气和客源后,自己单干。”颜朝晖说,目前所有订单都是量身订制,他人无法复制,销量一路走高,产品远销荷兰、美国、意大利等。如今,现有加工厂房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她又在经开区购地建房,准备年前搬过去。
来源:株洲日报、茶陵发布
作者:佚名
运营:何珊珊、何志敏
审核:唐中云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