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菜花无处寻辜负春光是极其可耻的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很久很久以前,童话故事总是这么开始的。我教书的地方,叫潜山县槎水镇油坊街。现在回忆起来,倒觉得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时绝对感觉是穷乡僻壤,欲哭无泪。说是镇,就是一条街。说是街,就是一条没有铺柏油的土公路,从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翻山越岭,九曲回肠般,到了这块巴掌大的山间盆地,然后继续翻山越岭向大别山深处延伸过去。叫油坊街,因为这地方自古以来确实有个油坊,就是民间传统榨油的作坊。

(安徽齐云山脚下菜花)

传统方法榨油,据说先把菜籽晒干、炒熟,去除水分,然后装进一个叫“榨”的纯木制机器里,再用大木头把一个个木楔子砸进去,挤压菜籽,榨出菜籽里面的油来。“压榨”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课本上说地主“压榨”农民,资本家“压榨”工人。现在好,工人们争先恐后去被压榨,不能被压榨的工人叫“下岗”。扯远了。我并没有亲眼见过榨油。只看到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山区农民们早晨挑着一担担的菜籽过去,然后傍晚挑出来就是油了。准确地讲,挑出来的一头是用方形铁桶装的油,整个桶外面都是油腻腻的,每次看爸爸回家从里面倒出深黄色的菜籽油,装进各种各样的瓶子里,非常好奇,也非常兴奋。另一头则是被榨出油后剩下的渣滓,挤压成圆圆的、几寸厚的大饼子,叫菜籽饼,有一股好闻的焦香味,是上好的饲料,当然如果做肥料,也是极好的东西。

皖西南的农村,过去家家户户田里面都是油菜过冬,到了三四月份,油菜花齐刷刷地开放。平原地区固然是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壮观大气;如果是梯田,层层叠叠的,更加别有一番风味。早春的时候,春寒料峭,孩子们还冻在家里。到了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春天才算真正来到,于是冻僵了一个冬天的孩子,就像苏醒了的蛇虫,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

(江苏千岛菜花)

因此,“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个景象再也熟悉不过了。篱笆(篱落:篱笆)稀稀疏疏的,一条小路延伸到菜地里。花开始谢了,绿叶还是新嫩的,尚未成荫。这些都是江南农村三四月份常见的风光。蝴蝶当然是色彩缤纷的,但菜花里面的蝴蝶偏偏多是黄色。我一直不清楚,它们生成与菜花一模一样的黄颜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免于捕食呢,还是为了掩护自己捕食的行踪?抑或兼而有之?总之,这家伙一旦飞进菜花,你根本发现不了到了哪里。其实我们也不大敢进菜地的,因为怕大人骂,油菜花那脆脆的花枝一碰就断。这首诗纯属写景,但清新,自然,愉悦之情,跃于纸上。要理解这首诗,带宝宝去农村看菜花。

有几年我很是担心,人们都吃大豆油、玉米油了,油菜还会有人种植吗?成片的菜花还会坚持多久?这两年,突然又放下心来,大豆、玉米的转基因,让人越来越不知道能够放心否,很多人回过头来又开始吃上天然的菜籽油了。这不,我外甥又给我扛来一大桶。传统的种子,用土法种植、土法压榨出来的油,是公认的最健康的油。不但没有转基因的担心,而且油菜生长在冬天,没有虫子,不用打农药,比其他作物又多了一份放心。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广西菜花)

写到此,我深深地自责,为什么只是纸上谈兵,不出去走一走呢?不知不觉,上海奉贤的菜花节都已经闭幕了。“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辜负大好春光,是极其可耻的行为。

(最负盛名的青海湖油菜花)

=========图解菜籽油的诞生====

1、油菜秧子:这时候与其他蔬菜的区别,即便我在农村长大,也搞不清楚。油菜秧子炒起来,极其好吃。

2、油菜苗:快要开花了。它的长势是否壮硕,就可以预测菜籽能否丰收。

3、油菜花:蜜蜂和蝴蝶的最爱,小孩子这时候进菜地是要被骂的,因为菜花一碰就断。将开未开的油菜苔子,炒起来,也极其的好吃。

4、油菜荚:一小朵花就是一个小菜荚。转换起来很快。小时候喜欢在菜地边上看这个转换。造物主真的很神奇。

5、油菜籽:褐红色,每一颗都不大,但好在多啊。要在家晒干。

6、木榨:菜籽晒干、炒熟才能进木榨。榨油是个体力活,人手动并借助惯性,用大木头把木楔子一个个砸进去,挤压菜籽。流出来的油用盆子来接。

7、菜籽油:样子不怎么挺括,但却是公认的最健康、最绿色的食用油。现在上海很多人已经返璞归真,重新喜欢上这种油了。

===========================================

宝宝念诗-韩可胜baobaonianshi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caihuaa.com/yhxx/6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