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故里中国最美乡村,美得不可方物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它风景优美,四季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它文风兴盛,地杰人灵,是南宋大思想家朱熹的故乡。

没错,它就是婺源。

初识婺源,是在阴雨绵绵中,它就坐落在风雨中,静静地、不动声色地等待每一位来客。

去年六月,即将毕业的我,论文已顺利答辩,工作也已找到,似乎,学生生涯还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便收拾行囊,独自上路,目的地--婺源。

坐上动车,一路听歌看风景,大概4个小时后,便到了婺源站。婺源站规模不大,却很有特色,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因为提前订好了名宿,便打车直奔住宿地点,名宿老板一看就是和善之人,于是放心住宿。接下来几天心无旁骛,专心体验乡村美景、品味理学文化。

中国最美乡村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我觉得名副其实。行走在青山碧水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似乎,心灵也跟着纯净起来,没有丝毫杂念。婺源的美,四季各有特点,各呈千秋。

盛开在春天里的黄色每年三、四月份,婺源的油菜花便会争相盛开。行走在开满油菜花的梯田中,漫山遍野便只有一望无际的黄颜色,仿佛置身与黄色的花海。

生长在夏日里的绿色夏日的婺源,也别有一番景致。入眼便是绿色,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撑一把伞,一个人游走在河边,偶尔看见头戴斗笠的老翁,有种走进画里的错觉。

晾晒在秋天中的红色“晒秋”是婺源的一大美景,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言。火红的辣椒,晾晒家家户户的屋顶木架上,和白墙青瓦形成鲜明的对比。除了火红的辣椒,还有哪些满山的枫树,它们在阳光的照晒下,愈发火红。

铺撒在冬日里的白色十二月中下旬,婺源已经进入冬季。清晨的原野、茶园、屋顶上铺满了皑皑白霜。山间雾气翻腾,似乎天地未开,一片混沌,如坠仙境。

朱熹故里

婺源的美,不仅在自然之美,更在于人文之情。婺源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出了许多有名的文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祖籍便是婺源。

朱熹虽然生长在福建,但他的许多著作都以婺源朱熹署名,他对婺源的感情足以可见。

年,朱熹进士及第,他写了《对月思故山夜景》,诗文如下: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时归。”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归乡意。

过了两年,他如愿以偿,于年回到了梦寐已久的故里,归乡扫墓,祭奠先祖,并撰《祭远祖墓文》,抒发对先祖的怀念。扫墓之后,他收到乡人热情款待,一起品茶论文,携人出游,好不惬意。

正因为是朱熹的故里,所以自南宋来以来,婺源在文化上占尽了风流。胡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皖人之视婺源,犹鲁人之视曲阜。

安徽人看待婺源,就如同山东人看待曲阜,为什么安徽人把婺源看得这么重,这一切均因为婺源出了个思想巨匠——朱熹。

写在最后

虽然已从婺源回来多时,但依然忘不了它的美,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有好多山水,没有游览;还有古朴民居,没有体验;还有白墙黛瓦,没有触摸;还有理学文化,没有领悟。这令人神往的婺源啊,什么时候可以再见?

你觉得这样的婺源美吗?欢迎发表你的言论,一起探讨,学习进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caihuaa.com/yhxx/11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