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按捺不住冒出,
“尝鲜”模式按捺不住开启!
一场春雨一场绿,
随着春雨一下,
兰溪的乡间地头,
各种绿莹莹、鲜嫩的野菜
就迫不及待地冒出头来,
野菜尝鲜季到了!
约上好友家人
郊外踏青
挖点新鲜的野菜
好吃又养生
野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外,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含有特殊营养素,有药食同源的作用,不仅有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这几种野菜可别错过
马齿苋
马齿苋又叫马蜂菜,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鲜食干食均可,作草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因此民间也叫它长命菜、长寿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菜。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
蕨菜
“山菜之王”
蕨菜还可以炒着吃,或者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山珍蕨菜是满汉全席九白宴中的一道菜,被称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但有研究表明,蕨菜中含有“原蕨苷”,牛羊食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因此食用蕨菜应注意适量。
蒲公英
在春季野菜界,蒲公英可能是最没存在感的,小小的绒球花一被风吹就消散了。但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可是有“药食皇后”的美称。蒲公英的花是不能吃的,只有根茎和叶子可以食用,也可以把蒲公英的叶子晒干做成蒲公英茶。
旧时,每到春天,兰溪人总会说:“走,去挖婆婆丁!”于是晚饭时,餐桌上就会多了一道蒲公英烹制的菜肴,或生吃、或炒食、或做汤、或炝拌,虽然略带苦味,但风味独特,作为开春后的第一批鲜菜,让人印象深刻。
马兰头
马兰头是一种常见的野菜,但它的名字来由却颇有几分诗意。清代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介绍了南京人的吃法:“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现在常见的食法,是香干马兰头。将马兰头用清水洗净,入开水一焯,挤去涩汁,再拌以细盐、味精、糖、碎香干丁,淋以麻油,凉拌。
/////////
荠菜
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草,又名地菜。荠菜美名远扬,得力于历代好美食的文人。
虽然如今在酒店餐馆中,都能见到荠菜的身影,荠菜饺子、馄饨、包子、春卷……太过常见,以至于让人忘了它曾经也是不可多得的时令鲜蔬。
荠菜的香气浓郁,因此一般都是切碎起香增色,很少有整棵炒食。最常见的当然是荠菜饺子、馄饨,荠菜开水一焯,剁成细末,和鲜肉拌成馅,清新的田野香气和粗犷的肉香,就在此刻握手言和,相得益彰。
香椿
香椿是长寿之树,《庄子·逍遥游》中写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香椿炒蛋,嫩香椿芽切碎与蛋液和匀,嗤啦一声滑入油锅,立刻成了金黄蓬松的一大朵。香椿香味独特,馨香馥郁;而鸡蛋甘醇,中和了香椿过于强烈的浓郁滋味。二者同食,鲜而不腻,仿佛将春日一口吞入肚。
吃香椿,定要赶早,一要吃头,二要在谷雨前。香椿的珍贵在于并没有被作为蔬菜广泛种植,产量非常有限。其嫩芽从立春开始可以采摘,到清明前结束。
野艾蒿
野艾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春季采食嫩叶,夏秋季采叶入药。嫩叶焯熟后凉拌,或做成艾叶茶、艾叶汤或艾叶粥。
在清明时节,农家主妇们常采摘鲜嫩艾草捣烂后,加糯米浆包清明粿,还有一些人将野艾蒿制作成“艾米果”、“艾叶饺子”、“艾蒿糕”、“艾叶糍粑”等等。
地木耳
别名地皮菜、地软、地踏菜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中医学认为,地木耳性味平和,有滋补益气功效,常作汤菜食用,鲜香味醇。
油菜苔
每年阳春三月,最值得观赏的,就是那一望无际,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了。油菜花带着浪漫又诗意的美,向人们传达春天的讯息。
四野里,油菜花田一片金黄,若隐若现点缀在无垠的花田之中,远远近近,构成一幅幅壮观的田园美景。
野菜大多性凉,所以一次不可吃多,另外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野菜,也切莫随便采摘食用哦~
如果说,
过春天一定要有什么仪式感,
那大概就是跟着野菜赶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