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天空下谷雨莫失春之约,人间谷雨前

清明过后,丰沛的雨水降临大地,谷物极速地生长。每年在阳历4月19-21日之间交节,从“清明”进入“谷雨”节气,这时观察太阳到达天体黄经30度位置,为谷雨节气的起点。从黄历来看,谷雨是为三月的“中气”。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过了这节气就是夏天了。

谷雨带给大地丰沛的雨水,一般来说,这是一年中农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有这样的说法,谷雨是“雨生百谷”,此时,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得到大量雨水的滋润与灌溉,欣欣向荣。

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诗中融入了古来中华民族先祖们对二十四节气物候的描述:山川转黛绿,水溢沼泽浮萍漫生,江南人家暖屋中开始养蚕忙,鸟儿戴胜和斑鸠鸽鸣呼,麦子抽长,人间物候茂茂发发。

《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吟道: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谷雨,这个春天的故事,从立春到谷雨,因为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而更加诗意,更加温暖,更有了别样的意义。

还记得立春那日的课程开启:

当时是寒假期间,我搜集资料,写成第一篇课程记录《立春:我们约在春天相见》。因为是在紧张的年前,同学们的作业少而简单,但是毕竟,新春来了!“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随即,我们的梅花课程也在线上进行。开学后,我们举办了梅花诗词朗诵会,竟然有不少同学,背过了全部的十首梅花诗词!我隐隐感到,课程强大的感染力。

雨水节气仍然在寒假中。雨水节气的物候观察作业,我先后指导了两次,同学们有的重做了三遍,最后终于提高了作品的水平。

雨水作业指导视频二次。

开学不久,就是惊蛰。我们开始了集体的观察,定点定时。物候观察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连家长们也兴致勃勃参与进来。

惊蛰观察视频

惊蛰,春分,清明,每当我们去观察的日子,总是阴雨天——惊蛰还冷的够呛,清明干脆下起了小雨,可是全体参加的同学毫无怨言,还每每都有新发现。谷雨,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大晴天。

谷雨新观察

谷雨,我们发现松树竟然也开花:

谷雨,我们发现满世界都是绿的,真像是绿色的墨水瓶被打翻了。

谷雨,我们发现花朵落了,还有果实,而果实更值得期待。

请看孟歆妍同学的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谷雨

今天,我跟着郭老师去了新滨公园,观察了谷雨时节的植物。

二月兰开得正盛,成片成片的二月兰犹为美丽。紫白色的外衣,包裹着黄白色的小花蕊,带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据说,诸葛亮没有食物吃时,就拿它当粮食用;我尝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味道啊!但其它同学尝出来的味道酸甜苦辣咸都有,为什么每个人尝出来的味道不同呢?

松树长出了-撮撮金黄的“小玉米”,近看像小玉米,像鸡柳,远看像一盏盏明灯,点缀着松树。湖面上波光粼粼,湖岸垂柳依依,天鹅和鸭子在戏水玩耍,简直美丽极了。

土地上有一丛稀疏的、不起眼的“叶子洞穴”,我们钻了进去,里面阴凉极了。别看它叶子稀疏,里面一点阳光都透不进来,这么不起眼的一丛叶子,也能带给我们大大的快乐。走在小桥上,新长出来的荷叶飘浮在水面上,红绿相间的一片片小荷叶犹为引人注目:我幻想着夏日荷花开放的美景,我期待着、盼望着、等待着荷花开放的那一天。

啊,“地上花如海,水上荷叶飘。谷雨花树草,令人多陶醉。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观察人:孟歆彦坐标:山东·滨州·新滨公园观察日期:.4.17.

谷雨日期:年4月20日辛丑年三月初九

还有那些开过的花儿,都在我们的眼里,心里,记忆里。须知,为了这些欣赏的热切的目光,花儿们可曾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啊。五百年,才换来这个春天的相遇啊。

谷雨赏百花

题令狐家木兰花

唐白居易

腻如玉指涂金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木兰开花全过程记录

王馨瑶读诗:我从木兰花,想到了女英雄花木兰。我要向花木兰学习。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你就想想木兰花,你还会联想到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花木兰,你想想她的努力拼搏的精神,你是否又振作起来了呢?加油吧,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难熬的事终究会过去,不要轻易放弃。

海棠花是当之无愧的新滨公园春天的主角之一:

春分蕾清明花谷雨果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张俊哲读诗:在这个时候,春已经深了。海棠的枝头长出的新叶也已是层层叠叠了,无论是嫩绿还是翠绿,哪一种颜色都如此动人。而海棠那小小的花蕾,却还躲藏在枝叶中,只微微地泛出些许红色。为什么它会开得这么迟呢?诗人说,这是因为它爱惜自己的美丽,就像诗人爱惜自己的才华一样,不愿意轻易吐露芳心,而一任桃花、李花春风中争奇斗艳。

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元好问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所在的朝代——金朝已经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过着遗民生活,已无能周济天下,但是毕竟能够坚守自己的节操,独善其身。

所以诗的题目叫做《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这首诗其实是借晚开的海棠花来告诫儿辈:世道不正、正气不扬的时候,一个人最要耐得住寂寞,守住自己的准则;而不能像那些肤浅的人那样去钻营、炫耀。我觉得这一枝海棠也是如此。

百花课程中的桃花,分明有着不同的意蕴。袁睿智这样读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袁睿智读诗:平静的湖面,飘逸浓郁的烟雾,成群的小鸟。

一个鸟群飞的高,一个鸟群飞的低;一个鸟群飞到天空中,一个鸟群飞到桥下面······

忽然,一艘船轻轻拨动划来,水波便从船底下出现了,船上还有一个渔夫,看样子应该是“武陵渔人”!金色传说!(稀有人物)。

粉红色的桃花花瓣,一瓣一瓣地落下来浮在了水面,如同堆成书的纸一张张从桌子上落下,三月桃花水,漂流去何方?

“我有小船儿啊我从来都不划,有一天我划着它去寻找盛外的桃源”,(仿写“小毛驴”其中两句,调一样。)“我”划着小船,顺着溪流往前,一路上,“我”都没看到山洞,桃花源到底去哪了呢!

感悟:桃花源非常美丽,但是又很神秘,原先的地方,离开一次再回来的话,你就发现桃花源不见了,难道他们知道有人回来,提早搬家了,还是伪装了起来?还是

3月22日第一朵盛开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清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谷雨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王俊雅这样读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俊雅读诗:高耸的黄石塔前;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走着走着,看着看着,人觉得有些困倦了,就倚着微风歇息,却发现有一簇簇桃花在那正寂寞地开放!这花开得真美啊,深红,浅红,哪一种颜色都如此动人。这么淙淙清秀的江水,这样美丽的桃花,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啊!其实我在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走在江边上,水哗哗的响着,我也看见了桃花。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朵桃花,会在自己生命最美丽的时候开放;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桃树,会在秋天的时候收获自己的果实。

《桃夭》里的桃花指刚出嫁的新娘的容貌,《桃花溪》里的桃花是带有作者的想象,而《独步寻花》里的桃花是一种风景。

貌似不起眼的油菜花,是刘子萱印象最深的花。

高一飞这样看梨花:

淡雅的兰花,一向是君子的象征。读了《感遇》,杨凌菲写道:

谷雨时节,牡丹花是不能不看的。谷雨的习俗之一就是赏牡丹。山东菏泽是牡丹的著名产地。晨诵课上,一代女皇武则天和牡丹花的故事,引起了同学们及极大的兴趣。高诗琪写道;

谷雨看成长

课程刚开启的时候,我也担心。诗歌的解读,貌似太深了;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消化得了?作业的难度,似乎太大了。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完成得了?一年的时长,好像也太长了,我,和孩子们,家长们,能否圆满走下来?但我又想,如果内蒙罕台的孩子都能接受,那么应该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走下来。春天的六个节气走下来,从惊蛰开始,我们共同参加了四次集体观察,走过了梅花课程,结束了百花课程,开启了落花课程。孩子们每天都在变化,我也每天都在期待,家长们也越来越投入,对平淡的生活,又一次充满热情。

先说孩子们的变化。

皓月,不会写作文。上学期的每次习作,他都是空白。我问他,他说:“老师,我没去过什么好地方,没法向别人推荐。”

我说:“别的地方没去过,我们滨州市的蒲园,没去过?”

皓月:“没有。”

“新滨公园呢?”

“没有。”

皓月眼神空洞,也不像说谎。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也是真的有可能没去过。父母离异又再婚,孩子心里很受伤,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

然而,他磕磕绊绊跟着大家观察了几次后,终于在谷雨时,写下了自己原创的第一篇文字:

还有可欣同学。可欣的状态,一直是半梦半醒,半明半昧。她在这个课程中,明显得被唤醒了。清明,我们观察时,她走在我身边,看到落花满地,非常心痛,回去就写了清明的观察笔记,而到了谷雨,她的观察更细致,态度也更热情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懒羊羊。懒羊羊就是比较懒,干什么都提不起劲的样子。令人吃惊的是他的谷雨观察,竟然手绘了数种植物,让我非常感动。

谷雨观察

兰程阳

今天我们再一次去新滨公园观察,我们还是走的上的一次的路走的。进大门问西走。

海棠花的花瓣已经谢了,只有花蕊和花萼了,子房已经开始膨胀了。很快就长出果子了。

松树,上面有尖尖的叶子,像针一样,还是绿色的,上面还有松花,小小的像麦穗,还像鸡柳,一动会有花纺,上面还有一什和麦穗一模一样的东西,可能也是松花。树干上面还有松脂,用手摸一摸,很黏,黏黏糊糊的,比的粘力还要强百倍,且有香味,上面还有松果。

蔷薇花,蔷薇花一开,春天就结束了,蔷薇现在已经有绿色的小小的像花骨朵儿一样,那是保护花骨朵儿的东西,下一步就成了花骨朵了。蔷薇的叶子上有很多锯齿,这是他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武器。

银杏,银杏在地球上已经2.7亿年了,像动物界的大熊猫,月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的叶子是绿色的,像小扇子一样。

绣线菊叶子长得像桑树的叶子,花骨朵是白色的小球。

垂柳树上有很多人造鸟巢,柳叶很尖,很长,在湖边走,给人一种清净宁人的感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忘记烦恼。

水在林中喷洒,能让来到这儿的人欣赏,也能给树,花草树木浇水。这是造林者精心创造的。

梧桐树巨大的身影,在空中伸展着他的枝条,梧桐花已经全部开放,像无数个小喇叭,吹出春天欢快的歌。

儿童乐园已经不是我们玩的地方了,我们走走想起了几年前的我们玩的情景了。

园中的最后一颗还开放的桃花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迎接我们的到来。它在哭泣,因为花的生命太短了,这样的话,我们只能明年再见面吧。这也让我想起了人的生命也很短,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学习?错过了就回不来了,努力吧!我们现在好好学习吧!

课程正在唤醒或懵懂或沉睡的心灵,让他们变得丰富而敏感。在日复一日平淡刻板的生活中,保有对花朵,对自然,对生命的敏感和敬重,觉知和欣赏。我想,这是课程的价值所在。

再说家长。惊蛰观察后,梓菡妈妈向我表达了她对课程的感受。我鼓励她写出来,我们一起写,也可以带动孩子们。结果,梓菡妈妈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是跟着我们的节气课程,跟着我们物候观察的脚步,连续记录了六个节气,写成五篇美文。而且,一篇比一篇写得更好,惊艳了我的朋友圈,甚至也引起了校长的注意。她说:“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平平淡淡的日子有了温度。”其实何止呢!还让这些普通的日子,有了诗意,有了雅趣,有了期待,有了文化味儿。

我呢,每天都在期待早早到教室去带着孩子们,品读、吟诵、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美不胜收的句子。沉浸其中,我的心灵也变得丰富而沉静了。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谷雨寻麦田

何谓“农历的天空下”?走过了观花赏果的浪漫春天,谷雨的节气名称,提示我们,课程要深入下去,必然要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农人的生活。否则,算什么“农历的天空下”呢?

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城市化进程,滨城区周围早已不见了青青麦田。这好像另一种形式的《黍离》之哀。十年前,谷雨前后,我带着儿子去围观麦地。看着白水绕青田,听着劳动的人们笑语喧喧,我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本真就是如此,劳作,然后收获。而今,原本的青青麦田,现在是高楼成片,且少有人住,竟给人荒凉之感。

我多方问询,甚至还委托了校长帮忙,终究没有找到。离我们最近的麦田也在临县的境内。那么以后夏季的节气观察就少了重要的一项了。

幸好,孩子们有老家,老家有麦田啊。有一个老家,有一块麦田,就仿佛有了根,有了底气。

春天过去了,贴一张图做个纪念。

群芳养眼,但为的是引人登堂入室,焦点是繁花掩映下的那扇門……

如果只是停留在外,你仍旧可能一无所获。

因为那些美好并不真正属于你。

走進,凝视,思考,行动……

这才是真正提升的开始。

竹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caihuaa.com/yhtz/8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