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一直被刻在记忆里,只是我小时候没见到过《唐诗三百首》,在最佳记忆的年代错失了背诵的机会。
“腹有诗书气自华”,后来我当老师后经常用这句话来估计学生阅读与背诵,但是我忘记了单一的背诵是多么枯燥与乏味的事,也不知抹杀了多少孩子的兴致。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璀璨的闪耀的星空,该有多少明明暗暗的星辉哟!
“部编本”教材中古诗文不但走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幅增加;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篇,增幅在80%左右——这是在习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中不断闪现的古诗词经典语系里,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教材改革的重要举措。
有了指引的方向,我们又该怎样前行呢?前行的路上又会遇到怎样的山水沟壑呢?默默地跟随大流,把教师用书、把人家的教学设计、把名师的教学过程统统融进脑中,而在实际的课堂上,自己越懂反而学生越难懂,自己越是激情难怀学生反而兴趣不浓,这是在连续里面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的现状。
面对古诗词进课堂却不能进入孩子们的兴趣时,我在想,这古人的文学产品,让一个个心智未熟的孩子去学习,那样的记忆和背诵的确有点枯燥,如果不是从小养成的独立阅读习惯,很难轻松让其接受,这就可能急坏了岸上人,船里人却并不知道如何发力。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才六岁的儿子从早上吃完一碗面皮,中午两点了还能和一群孩子“枪战”到底,这份吸引力就在那些“敌情”对抗中,因为我在当兵时对实战的枪支从开始的稀奇,后来变得都不愿拿不愿摸了,原因就在于规范的要求,加载在身上的重量自然就移到了心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呗赋予现代曲调的古诗词听起来悦耳,唱起来上口,记起来也就容易。那课堂上为何不改变自己的“学究”状态呢?
《宿新市徐公店》,在学习这首诗时,在读通后,我带着学生们打这节奏练习读顺,时而快板、时而拍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你前句我后局,这时发现原本容易走神的几个娃,思维拉到了课堂上,一会儿功夫,不看文本已经有几个娃能朗朗背诵了。乘热打铁,我和学生一起比赛默写,实在不会的可惜“偷看”我黑板上的内容。到理解诗意的环节,我把我生疏的绘画水平在黑板上开始按照诗情来画意,拙劣的简笔画虽然很生疏,但也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一排排篱笆外,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客店外,一片片油菜花,一只只黄蝴蝶,让大家对诗意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作用古诗词,让不易背诵、默写的部分孩子更好的掌握,课后将古诗词作文毛笔字书法、钢笔字书法、根据诗意作画等多种方法来对以往的单独安排背诵默写进行改变,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文字,不再是生硬的理解,将古诗词融入到音乐与美术之中,通过“乐感”和“像素”,让古诗词的美在每个人的口中体现、在每个人的笔下绽放。
后来从学生们上交的“作业”中,一部分孩子笔下的“诗意”确实有几分意境,比我在黑板上的粉笔画好多了,对于孩子们的创意和童心,我也充满了“敬意”。仿佛间,我看到了那些平常腼腆的孩子,在描绘时开朗的情形;看到了平常调皮的孩子创作时的安静;也有平时说话都不敢对视的孩子,拿着他那打印的图画纸,用心写上了一首诗,足见家庭与他自己的努力。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里程中重要的一页,诗词中的音乐美与绘画美,正是我们了解历史页码上那些山水人情,风俗文化的依据,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渗透,让这种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把教课文走向教语文,显得更为明显,需要努力的地方也更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