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0684.html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通讯员刘骁
王家坪镇马头溪村位于永定区东南边陲,版图面积23.8平方公里。近年来,马头溪村借助深厚的土家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动村落建设,传承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路。
聚力文化铸魂
马头溪村曾一度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养在深闺人未识”,百姓生活在贫困中。青年外出务工,妇孺留守务农,是这个深山土家村落的常态。
年初马头溪村党员大会上每名党员商讨后的结论:“要发展,先保护”。村里每名党员率先垂范,自发捐款筹资15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马头溪村对全村栋吊脚楼建档立卡,签订村、组、户保护责任状,挂牌保护,对明清以来损坏的吊脚楼进行修缮加固。对风雨桥、水碾坊、古槽门等建筑建立文字、图片、视频档案,责任到人重点保护,并向文物部门申报。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土家民歌,以及舞蹈、戏剧、农耕文化艺术,引导民间老艺人,成立传承队伍,传承保留土家打夯、打草上树、鸡罩捕鱼等习俗。与此同时,“传统农耕协会”“山歌协会”“婚俗协会”“织绣协会”“传统加工协会”“村寨旅游协会”“吊脚楼保护协会”等7个民间协会先后成立,均由行业能手、村寨拔尖人才和有组织能力的村民代表为协会骨干,通过文化利用、互帮互助等模式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马头溪村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森林乡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先进村”“湖南省特色精品乡村”等荣誉称号。文化铸魂,为马头溪村迎来发展的先机。
擦亮乡村底色
“排到清浪滩,人进鬼门关。龙王难保你,投胎把世转。”这首古老歌谣,真实刻画了马头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今天的马头溪人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该村建起1.2万平方米露天文化广场、马头溪村文化活动广场、老屋场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万册农家书屋、马头溪村史馆、马头溪耕读文化展览馆、马头溪廉政文化教育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如今,10.8公里柏油自行车游道竣工,5公里山水大道、2万米沿河徒步石板游道整修完工,多盏太阳能路灯,9座风雨桥、钢索桥、公路桥等过河桥梁一一建立,桥桥有特色,步步有意境,马头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年,湖南卫视一场“直播苏木绰”,让这里的人文风景惊艳了世界,马头溪这座寂静了千年的古村落,瞬间成为各地自驾游客的向往之地。
央视“远方的家”“穿行古村落”“探索发现”等节目组,世界著名户外旅游杂志《孤独的星球》《中国国际旅游》等20多家海内外媒体来到马头溪村采风。
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等18所高校师生到村里开展社会实践,众多绘画与摄影名家来到马头溪写生、拍摄。
依托张家界旅游大背景,借助历史悠久的土家民俗文化以及区位优势,马头溪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楼、一歌、一舞、一渔、两花、三园、八节”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外地游客来村喝土家酒、吃土家饭、唱土家山歌、住民宿吊脚楼,让游客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到土家民俗风情。“山歌擂台赛”“土家榨油节”“土家万人糊仓节”“土家晒秋节”等一系列大型民俗节庆活动相继开展,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打开了“乡村旅游”的大门。年,虽受疫情影响,但马头溪村接待游客仍有8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多元,坐上张家界乡村旅游的“头把交椅”。
实现农旅融合
“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我们共产党;十八大来喜事多哎,生活幸福精神爽。”马头溪村民自创的土家山歌,短短两句话唱出村里大变化,道出村民新希望。
马头溪村精准把握市场规律,建起亩杨梅基地、亩石榴基地以及千亩油菜花农业观光长廊、千亩板栗基地、千亩油茶基地,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尝果、冬看雪的农业休闲产业,受益链条覆盖全村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万元。
搭上乡村旅游快车,村民张月英开了一家名叫“山水农家”的农家乐。七个住宿房间,能住能就餐,生意越做越红火。平均算下来年营业额能有十几万元。
青年龚安平放弃大城市年薪20多万元的工作,返乡创办土乌鸡养殖场,并利用电商平台,网上销售土鸡、土鸡蛋及其他一些农特产品,经3年苦心经营,现年收入达40万元。
残疾人欧胜明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发展本地山羊养殖,年创产值达15万元,养殖三年就摘掉贫困帽子,成了村里的养殖先富户。
目前村里党员养殖大户有12个,成功形成了黄牛、黑猪、山羊、乌鸡养殖产业集群。
在农旅融合之下,马头溪村正开启美好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