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油菜花节期间,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发起的“第四届油菜花节有奖征文”活动已经结束,活动组委会从48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四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从今天起,我们将把四件优秀作品分4期刊登在本平台,让广大读者朋友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感受牛洞坪独特风光和人文风采。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等奖作品:《“花开的时候我就来看你”——牛洞坪油菜花海游记》。
作者:张应喜
“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我,翻几座高山趟几条长河,才能找到我梦中的辽阔。风那么一吹雨那么一落,漫山遍野就开满七色的烟火......”阳春三月,伴随着汽车CD播放的应景音乐,与老婆自驾去牛洞坪看油菜花海。 春暖花开,相约牛洞,这是老婆去年冬天的提议。今日如期成行,又恰逢牛洞坪第四届油菜花节,满山黄花繁胜,春风起舞吹香,在诗意田园里,阳光都如此浪漫。
邂逅牛洞坪油菜花海,其实只是一段从县城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自驾距离!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过多次到牛洞坪下乡的经历,自然成为老婆的贴身导游,并安排了一条从山上到山下的立体线路。
(李永衡摄)
牛洞坪油菜花海是充满乡愁的
很快,我们的第一站就来到牛洞坪村的游客接待中心。这里居高临下,俯瞰牛洞坪的油菜花,遍地尽带黄金甲。蜿蜒连绵的油菜春暖花开,极具曲线美感的山野梯田顺势铺摆,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土家土屋面朝花海,偶尔可见几缕炊烟从屋顶袅袅飘来,阡陌交通的乡村公路纵横畦畦油菜花间自成片片土家织锦,星罗棋布的堰塘恰似缀在织锦上的颗颗宝石......“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伴随牛洞梯田的乐章,与油菜花仙子“香”约的蜜蜂,无疑是最妖娆的舞者,将数百栋土屋舞成了一首诗,将自然天成的乡村元素舞成了一幅绝美的江南山水油画,让众多游客惊艳不已。
最解风情的午后春风,吹皱满怀乡愁。 一阵阵油菜花香随风而来,醉入其中,仿佛进入儿时住过土屋似曾相识的梦乡,顿感一颗漂泊的心有了家的感觉。回首离开老家已达三十多年,但老家那斑驳的土屋,仍能足够安放一颗浮躁的灵魂,即使天荒地老,依然得到乡愁的绵绵安慰。 有人说,炊烟是乡愁最后的牧歌,渺远而悠长。 但牛洞土屋的炊烟,却多了一份浓烈的菜花金黄。用心吟赏,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蓦然回首,漫山菜花漫山香,难道不正是梦回乡愁的游子日思梦想的诗与远方?
牛洞坪油菜花海是具有传奇的
欣赏牛洞坪油菜花海,徒步是最健康的选择。而徒步犀牛塘,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 沿着花海田间的羊肠步道,吮吸着最纯正的油菜花香,零距离感受着油菜花的一举一动。在无数行人间,与菜花擦肩而过,悠然享受着牛洞坪的田园风光,仿佛在不知不觉间穿越了一段乡间岁月,来到坐落在山腰间的犀牛塘。 相传这是犀牛神兽洗澡的地方。曾经,这里来过一头犀牛样的神兽,它住在山洞,昼伏夜出,洗澡躺过的地方出现一块平地,后人就取名牛洞坪,犀牛神兽踩出的72个脚印就成了现在灌溉稻田的堰塘。 犀牛的传说无据可考,但犀牛塘的神奇却现实存在。 牛洞坪村是“恩施州十佳长寿村”,至目前,全村60岁及以上人口人,其中不仅有2名岁以上的老寿星,仅80岁以上的老人高达50多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谈及长寿,家住犀牛塘边71岁的曾德学老人自豪地炫耀道,“我们这里70岁以上的老人根本就不算老,还是种地的好手,9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读书看报玩 犀牛的传奇固然神秘,但盛装迎客的犀牛塘更加精彩。
依塘而成的弧形小道,圆圆的一池春水,遍地金黄的菜花,散落的几处人家,好一处绝美的传奇风景。更为神奇的是,这里的村民个个有一双巧手,竟魔术般地将一根根稻草编织成田间的精灵:《西游记》师徒游牛洞,衔着烟斗的淳朴农夫陶醉满满的收成,乖萌的各类动物与人和谐共生嬉戏花海,稻草渔翁在稻草扁舟上撒网犀牛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稻草人,仿佛专为牛洞油菜花海组团而来,在犀牛塘边举办一场盛大的动漫童话派对。沿着犀牛塘边徒步,老婆早已被这里的万种风情痴迷,便索性坐在塘边的田埂静静地欣赏起来。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机,为老婆抓拍了一张侧身欣赏犀牛塘的靓照。此景、此情、此照,在田园光影的映衬下,将老婆一下子定格成了女神。如今,老婆把这张照片设为手机屏保,她幸福地说,这是结婚二十年来,我给她拍摄的最美照片。 油菜花于牛洞,仿佛种下浪漫的种子,将这里的传奇延伸滋长,让人无法拒绝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牛洞坪油菜花海是红色的
春色自在油菜花,蜂乱蝶忙竟繁华。徜徉遍地繁花,时间仿佛静止,不觉间便来到油菜花海簇拥中的红色文化遗址——向家大院。
上世纪50年代,向家大院是地主宋继祥的,其被打倒后,这里成为土改的指挥部。之后,房屋分给了周边穷苦百姓,最多的时候这里居住着百余人,可谓烟火鼎盛。向家大院门前有一池塘,屋后有一棵千年古樟树,池塘便因树而得名樟树塘。据传,这棵樟树是北宋宰相寇准任巴东县令时亲手栽植,历朝更迭,至今依然葱茏劲翠。如今,向家大院经危房改造,依旧修旧、修旧如新,在千年古树的荫庇下,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浓缩成一个集红色文化、古木文化、土家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天然民宿博物馆。
红色是这块乡村沃土的厚重底色。除了向家大院拥有的红色基因外,牛洞坪还曾是巴东早期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年11月,巴东县第一个党组织在该村成立;年3月,建立恩施州内第一个人民政权——巴东县人民委员会,牛洞坪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年8月,巴归兴中心县委书记胡荣在农民曾德勤家里主持召开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风雨岁月,见证这段辉煌历史的老屋早已遗憾毁掉,但当年老屋天井内的一口泉水井却幸存至今,名曰“长生井”的三个石刻大字在青苔间依稀可现。老屋不在,但“长生井”的清泉依然汩汩流淌,似乎在向每一位朝圣这段峥嵘历史的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走进牛洞坪,就是一次红色的洗礼。今天,可以告慰先辈的是,红色老区的脱贫攻坚已纵深推进,凭借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的攻坚发力,这片红色的土壤再次赢来了她的华丽转身。以花为媒,花开富贵。乡村旅游热度飙升、油菜花海经济持续显现,众多村民开始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富裕路。
牛洞坪油菜花海是有灵气的
平静的油菜花,开遍了十里溪谷,开遍了每个游客的心灵,春风十里不如你,花浪滚滚醉游人。来到牛洞坪河谷小溪边,公路上早已被众多自驾的车辆堵成了停车场。看到一时不会无法通行,我们便将汽车艰难地挪到路边一处角落,下车徒步体验着乡村特有的慢生活。 “堵”在这里,没有焦躁,却是一路风景! 潺潺流水的小溪边,村民们别具匠心地设置有秋千和水车。只见玩性正佳的孩子们在荡悠悠的秋千上发出最无邪的尖叫,旁边的两个大大的水车在山泉的冲击下,吱吱呀呀地像摩天轮般地在山谷间不停地旋转。孩子的尖叫、水车的吱呀,震撼山谷,牛洞坪油菜花海开始变得声色灵动。 其实,牛洞坪油菜花海的灵气更是来源于这里的山水。牛洞坪前有龙会观,后有牛角尖,左有羊乳山,右有孟家岭,龙、牛、羊等四山环保下的牛洞坪则居中形成山间盆地。牛角尖山上天生源头活水,山下被山水常年冲刷成五条深沟,并纵贯牛洞坪全境,也润泽着72口大小堰塘,造就成土质肥沃的稻田农耕。好山好水滋养的牛洞大米,不仅富含硒元素,更是自驾游客后备箱采购的最爱。
有山、有水、有花海。在游客喧嚣声的陪伴下,静心倾听油菜花最温柔的声音,陶醉于无需争吵、无需忧心的田园灵气,感受知足常乐的快意,懂得冬去春来的美好。
牛洞坪油菜花海赶上了好时代
春日夕阳正好,万盏七彩风车加冕一身的人行悬索桥,在夕阳的余晖中,一桥飞架峡谷南北,恰似油菜花海中升腾的一道彩虹,不仅便利了村民的出行,更成为牛洞坪油菜花海的新景观。走上索桥,峡谷幽深,体验空中漫步的刺激。 离铁索桥不远处的另一道风景,绝对算是肖家垭玻璃观景平台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肖家垭玻璃观景平台距离河谷米,站在平台上相当于近层楼的高度。老婆胆小,最终在我的鼓励下,有惊无险地登顶玻璃观景平台,不仅饱览到付家河与甘坪河两河交汇的高山峡谷风光,还将牛洞千亩油菜花海尽收眼帘。 花开盛世,牛洞坪油菜花海赶上了好时代。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牛洞坪油菜花海开得越来越娇艳。据了解,为提升牛洞坪村乡村旅游品味和内涵,该村围绕乡村旅游、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的示范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一个看油菜花海、赏田园风光、观土屋民宿、读红色历史、品土家风情的中国最美乡村。年,牛洞坪村又争取到0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让牛洞坪油菜花海锦上添“花”,坐上乡村旅游的“快车”。
傍晚,就近来到一家土屋农家乐。主人很快上齐了菜肴,石磨合渣汤、木蒸牛洞大米饭、推广椒、豆豉小炒肉、家常土豆片、腊猪蹄、干制的南瓜片,还有从自家菜园直达餐桌的新鲜蔬菜......经得起时间的筛检,留存下来的才是精品。这些寻常人家的寻常吃食,绝对算是时间炮制的美食,不仅征服了我们的味觉,也征服了经年不老的岁月。
从山上至到山下,自春光到夕阳,油菜花海一日游,一次不负脚尖和舌尖的旅行。舌尖啊,终于在牛洞坪油菜花海时节,找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
当然,牛洞坪的诱惑不止油菜花海。如果你愿意任何季节到这里来,春赏油菜花海,秋看千亩稻浪,夏享堰塘垂钓,冬游江南雪村,还真可以与这方田园谈一场又一场浪漫的恋爱。花开的浪漫和秋冬夏的缠绵各有风情,不能说哪一季更美,它们一前一后,迭成时间的厚度,如一杯苞谷老酒,起于乡愁,醉于春光。烟花三月上牛洞,遇见最美的油菜花海,留住一春风光......伴着土屋亮起的万家灯火返程,意犹未尽,遂与老婆定下春天的约定:明年的牛洞坪油菜花节,“花开的时候我又来看你”!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丨谭雪梅
校对丨赵 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